您当前的位置:中国健康行业网资讯正文

很有用10分钟学会中医舌诊技巧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2020-04-23 13:41:00  阅读:3104 作者:深圳敦敏堂

原标题:很有用,10分钟学会中医舌诊技巧。

导语:提起中医,形似在许多人眼里,都是奇特的。有着5000多年的开展前史,它聚集了历代公民同疾病做奋斗的常识堆集和各种经验教训,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结晶。

中医学,以阴阳五行、经络、气血津液、五脏六腑等理论为根底,气、血、津、精为人体的组成,经过望、闻、问、切四诊或佐以摸、量等办法剖析病因、病机来确认病证、分型等。

还记得咱们上学时学过一篇文言文《扁鹊见蔡桓公》,扁鹊出于医师的灵敏和专业只是看了蔡桓公一眼,没摸脉、没问诊,而知蔡桓公病在腠理,在肌肉,在筋脉,在骨髓......可见中医的博学多才。

中医临床上,所考究的“望闻问切”四诊的和参,而舌诊有其共同的魅力,咱们都发现,去看中医的时分,中医都会看一下你的舌头,尽管咱们不知道他们看出了什么,可是中医确实是确诊出了病症。所以,舌诊也是在确诊过程中起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效果。

舌诊可以判别人体正气的盛衰、可以分辨出病位的深浅、可以差异病邪的性质、可以揣度病势的进退、可以估量病况的预后。

那么,中医看舌头看的是什么呢?又是怎么看舌头确诊的呢?

今日小康就带咱们遍及一下舌诊的一些基本常识,舌能直观的反响身体的症状,与内脏相联系,可以观察到内脏腑的运转状况,假如咱们能学会舌诊,也可以将一些初期的疾病消除在萌发中,让家人少受许多摧残。尽管不是中医专家,对舌诊略知一二也是好处多多哦。

舌诊首要看什么?

1.舌形:指舌的胖瘦、倾斜、洼陷、拱起等形状。偶然也需看看舌下静脉。

胖大齿痕舌——气虚代谢差

瘦弱发红舌——阴虚有热

舌头白胖、上面有齿痕的人,一般是阳虚、气虚的人。这是由于气虚的人体内有许多没有及时排出体外的湿气,然后引起肿胀,肿胀的舌头由于一天24小时压在牙齿边上,当他们伸出舌头来,就会在舌边发现许多牙齿印。

具有胖大齿痕舌的人,平常动辄自汗、气喘,怕冷、简略伤风,少言懒语、给人的感觉总是很疲倦,吃东西简略腹胀、腹泻,大便不成型。

别的还有一种叫瘦弱发红舌,体现为舌红少苔,一般以老年人较为多见,这或许提示肾阴亏,或阴虚有热。

这种类型的人常常感到手脚心发热,脸颊潮红或偏红,皮肤枯燥,口干舌燥,简略失眠,常常大便干结,体型多瘦长。

2.舌色:包含舌质的色彩和舌苔的色彩

惯例状况下舌质色彩分红和淡白,质红属热,质白属寒。

舌苔的色彩分苔白和苔黄,惯例状况下苔黄主热、主火,苔白主寒证。

比方:舌尖红提示心火旺;舌两边红或许是肝火旺;发红部位在舌头的前半部,一般归于肺火;整个舌头比较红(有时舌红苔黄,黄色把赤色覆盖了)便是胃火的体现……

经过简略的辨舌色还可以发现血瘀预兆:轻度血瘀的舌头一般是像西瓜相同的暗赤色,中度血瘀的舌头像红心火龙果的暗紫色,重度血瘀的舌头像猪肝相同的青紫色。

假如舌头两边的肝瘿线瘀紫,阐明肝气不舒。这种舌象与情志相关,长时间郁闷、焦虑者或许会呈现。严重者,乃至整个舌体都会发暗,气血处于瘀滞状况。上图里这舌头的主人,是一位乳腺癌患者,其舌象也呈现了显着的肝瘿线。

3.舌苔

舌苔白、厚、腻——脾胃差

舌苔黄、厚、腻——有湿热

一般来说,正常的舌苔应该是把舌质露出来的,即透过舌苔可以正常的看到下面的舌头,假如不能“见底”,被“盖住了”,那便是厚苔。这阐明这人体内水湿很重。

比较多见的便是舌苔白厚腻,即舌头上一层厚厚的白色舌苔,揩之不去,刮之不脱,而且上面附着一层油腻状黏液。这种舌象往往暗示这人脾胃欠好,消化不良,常常会有腹泻、胃疼等问题。

而舌苔黄腻,提示脾胃湿热或肠胃积滞,多在感染、发热或消化功用紊乱等状况下呈现,也常常伴有口渴、烦躁、大便干结、小便黄少等症状。一般来说,黄苔的色彩越深,则热邪越重。

假如舌头中心有裂纹,阐明脾胃气虚。

也有人的舌苔,一块有,一块没有,这种称为花驳舌。还有人前半部分有舌苔,后半部分没有,阐明肾阴亏本,腰部以下或许存在疾病。

4.看舌态

歪舌头——警觉中风

舌震颤流口水——警觉帕金森

痿软舌——气血俱虚,阴亏已极,热灼津伤

强硬舌——中风先兆

短缩舌——气血亏极、痰浊内阻、热盛伤津

人体的舌神经连接着大脑,舌头是大脑的先行器官。脑供血缺乏时,伸舌头时舌尖会倾向一侧不能居中,也便是俗称“歪舌头”,或许发现吃饭、说话时老是咬着舌头,舌尖发麻等,都要警觉中风。

还有一种是舌体震颤,便是不自主地颤动,假如随同有流口水的话,这提示或许是帕金森症的外象。中医把帕金森叫“颤症”,由于它一大特色便是震颤,常常操控不住地颤动。

遇到上述这两种状况,请必定要尽快去医院就诊。

小小的舌头里藏着许多健康隐秘,读懂它的“言语”,你就能随时监测自己的身体状况,疾病的预兆假如呈现,第一时间就能自查发现,及时就诊,防止开展为慢病、大病!

责任编辑: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